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黑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06:26:38  浏览:840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黑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


黑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1989年12月13日黑龙江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1996年4月26

日黑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黑龙江省保护未成年

人条例〉的决定》修正2009年8月20日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

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未成年人的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成年公民在处理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事务时,应当依法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本条例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并行使下列职权:
  (一)组织宣传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讨论、决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指导、协调和监督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三)确定各成员单位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具体职责, 对其职责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考评,并通报考评情况;
  (四)接受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投诉和举报,转交和督促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五)指导下级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工作。
  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由本级人民政府一名负责人任主任。
  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本级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负责日常工作。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应当认真履行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的各项职责,保证工作任务的落实。
  各成员单位应当认真履行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确定的具体职责。
  第五条 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工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少年先锋队以及其他有关社会团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做好下列有关工作:
  (一)采取多种形式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传统美德和民主法制等教育;
  (二)宣传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三)组织开展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教育;
  (四)组织开展各种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活动;
  (五)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
  (六)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的理论研究工作;
  (七)做好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其他工作。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相关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预算。
  第七条 公民和社会组织有权向国家机关反映未成年人的合理诉求,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实行社会监督。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及其成员单位对下列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有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教育、帮助未成年人,促进其健康成长的;
  (二)提供、兴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或者设施的;
  (三)创作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优秀作品的;
  (四)援救处于危险境地的未成年人的;
  (五)捐建、捐助未成年人福利机构等支持未成年人福利事业的;
  (六)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
  (七)教育、感化、挽救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
  (八)为残疾、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等未成年人提供就学、就业的;
  (九)资助家庭有经济困难的未成年学生完成学业的;
  (十)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
  (十一)其他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


  

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九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子女或者被监护的未成年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生父母对其非婚生子女、继父母对其抚养的继子女、养父母对其养子女、离婚父母对其婚生子女在十八周岁前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丧失监护能力的,由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因故不能或者暂时不能对未成年子女或者被监护的未成年人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受委托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
  第十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教育未成年人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老爱幼、文明礼貌、诚信友善、遵纪守法、勤劳节俭、爱护环境。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关注未成年人青春期的心理、生理、行为习惯的变化,并与学校配合,及时给予指导。

  第十一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适龄的未成年子女或者被监护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不得迫使其辍学。对逃学、弃学的,及时进行教育,使其复学。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与学校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
  第十二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或者被监护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交通、火灾、水灾、地震和用电用气等安全常识教育,增强其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第十三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子女或者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下列不良或者违法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制止和矫正:
  (一)吸烟、饮酒;
  (二)携带火药枪、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
  (三)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四)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五)阅读、观看、收听、传播宣扬淫秽、色情、凶杀、暴力、恐怖和封建迷信的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及网络信息;
  (六)夜不归宿、擅自离家出走;
  (七)偷盗、破坏公共财物及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八)沉迷网络;
  (九)早恋、非法同居和吸毒、卖淫、嫖娼;
  (十)违反交通规则;
  (十一)其他不良或者违法行为。
  第十四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对未成年子女或者被监护的未成年人施行下列行为:
  (一)歧视、遗弃;
  (二)打骂、体罚和虐待等家庭暴力;
  (三)迫使辍学务工、经商或者外出乞讨;
  (四)允许或者强迫订婚、换亲或者早婚;
  (五)教唆、纵容、包庇违法犯罪;
  (六)其他损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行为。
  第十五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第十六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子女或者被监护的未成年人不得拒绝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并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其做好矫治、帮教工作。




  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十七条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得拒绝适龄未成年人入学,不得无故责令未成年学生停课、转学、退学或者开除未成年学生。

  第十八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督促学校减轻未成年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主要目标。
  学校和教师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不得随意挤占德育、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等课时,不得增加未成年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得公布未成年学生的考试名次。
  第十九条 在职教师不得有偿补课,不得开办、推荐课外辅导班或者在课外辅导班授课。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予以监督检查,并公布举报电话。
  第二十条 学校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法制副校长或者法制辅导员开展法制教育,并保证

课时。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未成年学生进行体检,及时了解其身体健康状况。
  学校应当配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或者兼职教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向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反映情况,并提供指导意见或者建议。
  第二十二条 学校、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应当保护未成年学生的隐私权,不得擅自披露和使用其个人信息。
  第二十三条 教师应当关心、爱护未成年学生,不得对未成年学生进行讽刺、侮辱、歧视、谩骂、体罚或者变相体罚。
  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的未成年学生,应当给予帮助,加强教育和辅导。
  学校应当关心爱护残疾的未成年学生,在招生、录取和日常的学习生活上不得歧视。
  第二十四条 学校处分未成年学生,应当充分听取未成年学生的申辩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意见。
  第二十五条 学校应当举办各种有益于未成年学生的文体娱乐和公益活动,培养未成年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学校不得组织未成年学生参加各种商业或者具有商业性质的活动。
  第二十六条 学校公共卫生间等设施的建设、配置、使用,应当照顾未成年女学生的生理特点,女卫生间人均使用厕位的数量应当多于男卫生间人均使用厕位的数量。
  学校和教师应当允许未成年女学生在经期内不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
  第二十七条 学校、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发现未成年学生之间有歧视、侮辱、打骂、欺压等行为时应当及时制止,并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
  学校应当主动配合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周边治安,预防和制止扰乱教学秩序或者危害未成年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 学校和教师不得向未成年学生滥收费用、实物,摊销学习资料或者其他物品。
  第二十九条 学校不得出租、出借校园内的场地、房屋。
  第三十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对本单位接送未成年人的机动车加强管理,定期检修,禁止使用不符合安全运输规定的机动车接送未成年人。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接送未成年人的机动车应当有指定位置停放,粘贴专用标志,并配备随车管理人员,禁止超载。
  第三十一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采取可行措施,防止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犯。
  第三十二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引导、疏散、转移和优先救护未成年人,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学校、幼儿园应当开展应对各种灾害事故的基本安全防范教育,并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自救演练。
  第三十三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当及时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状况,充分运用自身和借助社会力量,对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第三十四条 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互相配合加以管教;对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十二周岁以上未成年学生,可以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将其送专门学校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专门学校的毕业生或者结业生在升学、就业等方面和普通学校未成年学生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学校和就业单位不得歧视。




  第四章 社会保护




  第三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等的生产、销售及游乐设施的使用加强监管,保证未成年人安全和健康。
  第三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文学、艺术、科技工作者及公民,创作或者提供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品。
  对宣扬淫秽、色情、凶杀、暴力、恐怖、赌博、封建迷信和其他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查禁。  

  第三十七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有关部门预防和制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教育和挽救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
  第三十八条 中小学校周边直线距离二百米内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
  第三十九条 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经营者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第四十条 彩票发行机构、彩票销售机构、彩票代销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彩票和兑奖。
  彩票代销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彩票和兑奖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代销者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第四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接送未成年人的机动车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定期检修并配有专用标志,禁止使用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机动车接送未成年人;在车流量较大的学校门前道路应当设置车辆缓行减速带、人行横道线,并在未成年学生横过道路集中的学校路口设置手动控制交通信号灯。
  第四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周边排放影响未成年人学习、休息的噪声。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学校周边五十米范围内向未成年学生流动销售商品。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对中小学校校舍进行至少一次安全检查,对需要维修和改造的危险校舍,应当及时拨付资金予以维修、改造,并保障学校的用电、取暖等需求。
  第四十五条 新闻媒体在报道未成年人及与未成年人有关的违法犯罪行为时,不得使用未成年人照片等真实身份信息或者可以推断出未成年人及其家属真实身份的信息。
  第四十六条 解除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的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第四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和设施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每年拨出适当经费用于重点场所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创建非营利性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和捐赠活动设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挤占、毁坏、污染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和设施。
  第四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对下列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一)残疾未成年人;
  (二)弃儿、孤儿、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
  (三)父母在外地务工的未成年人;
  (四)进城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
  (五)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
  (六)少数民族的未成年人。




  第五章 司法保护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应当根据需要依法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采取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方式进行,严禁对其侮辱、谩骂、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并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可以对被指控犯罪的未成年人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实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后的表现等情况进行社会调查,也可以委托有关组织进行社会调查,作为办理案件的参考。
  第五十一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举报、投诉应当及时处理;对强奸、嫖宿、拐卖未成年人或者诱骗、胁迫、组织、教唆未成年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依法从重惩处。
  第五十二条 司法行政机关及其法律援助机构和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申请的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应当依法给予支持。
  学校、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未成年人的亲属、邻居等可以帮助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
  第五十三条 司法行政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支持和帮助未成年犯管教所、劳动教养机关成立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服刑人员和劳动教养人员的专门义务教育学校或者学习班,对未成年服刑人员和劳动教养人员继续进行义务教育,并建立正规的义务教育学籍,为其转学、毕业、升学和就业创造条件,其经费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由监护人所在单位、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当地民政部门、公安派出所予以劝诫、制止,进行批评教育;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对学校主要负责人或者教师给予警告。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没收办班或者授课所得,并取消其三年内评选先进、晋级资格;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不良后果的,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不良后果的,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四十二条和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据有关法律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的,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千元至一万五千元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依法吊销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百元至一千元罚款。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的,由主管部门依据国家彩票管理规定给予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的,由主管部门对彩票代销者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百元至一千元罚款。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的,由城市执法部门或者相关部门予以清理和处罚。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的,由主管部门对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七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职责,或者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本级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建议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主管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八条 本条例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新闻出版局转发财政部、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出版物样本赠阅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的通知

北京市财政局 市新闻出版局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新闻出版局转发财政部、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出版物样本赠阅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的通知
北京市财政局 市新闻出版局

北京市出版社、市财政局第五分局:
现将财政部、新闻出版署(92)财文字第057号《关于印发〈出版物样本赠阅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财政部 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出版物样本赠阅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92)财文字第0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闻出版局,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人民团体: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和财政部发布的《国营出版企业成本管理实施细则》、《国营报社成本管理实施细则》、《国营音像企业成本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为了加强图书、报纸、期刊(杂志)、音像等出版单位样本赠阅的财务管理,特制定《出版物样本赠
阅财务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有什么问题和意见,望及时告财政部和新闻出版署。

附:出版物样本赠阅财务管理办法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和财政部发布的《国营出版企业成本管理实施细则》、《国营报社成本管理实施细则》、《国营音像企业成本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为了加强图书、报纸、期刊(杂志)、音像等出版单位样本赠阅的财务管理,降低成本开支
,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列入本办法进行管理的样书、样报、样刊、样带、样片(以下简称样本)包括:图书、报纸、期刊(杂志)、录音带、录像带、唱片等出版物。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下列经国家新闻出版行政机关批准成立的出版社(含音像,下同)、报社、期刊(杂志)社及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音像单位。
一、国营综合出版社、专业出版社、出版公司;
二、国营报社和党政机关、事业、团体附属的报社;
三、国营期刊(杂志)社和机关、事业、团体附属的期刊(杂志)社;
四、国营音像企业和机关、事业、团体附属的音像单位。
第四条 样本赠阅,是指出版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和赠送著译者(以下简称作者)的样本,出版单位有关部门和工作用样本,以及出版单位必须送请有关部门和领导审阅的样本。
第五条 样本赠阅范围与数量:
一、出版单位按国家规定的数量向新闻出版署、中国版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缴纳的样本;地方出版单位向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闻出版机构和指定的图书馆缴纳的样本。
二、出版单位赠送作者的样本
(一)图书
1.10人以下(含10人)和机关团体(创作、翻译、校点、编选等,下同)的作品首次出版,可赠送总数10-20册(套)。
2.10人以上的作品首次出版,如是单卷本(不包括大型辞书、工具书)可赠送每人1册;如是多卷集,每人只赠送其主编(或收有作品)的有关卷1本;大型辞书、工具书、画册等,只赠送主要编纂者,每种赠送数量最多不超过20本。
3.出版单位重印的图书不再赠送作者。如是修订后再版,可赠送作者样本,但赠送数量不得超过首次出版赠送样书的50%。
(二)期刊(杂志)
期刊(杂志)每期可赠送刊有作品的作者1-2本。
(三)报纸
报纸每期可赠送刊登作品的作者1-2份。
(四)音像制品
音像出版单位首次出版发行的录音带、录像带、唱片,可赠送作者、导演和主要表演者样本。录音带、唱片每人赠送1-3盒(张);录像带每人1盒。
三、出版单位工作样本:
(一)出版单位的工作用样本,包括留存的版本以及资料、编辑、设计、校对、编务、出版、发行、财务等部门的工作用样本,参加评奖、展览等活动以及与有关出版单位对口交换的样本。
(二)出版单位的工作用样本,图书每种不得超过60册(套);期刊(杂志)每期不得超过100本;报纸每期不得超过250份。具体数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闻出版局商财政厅(局)确定。
(三)音像出版单位的工作用样本,必须由资料部门集中管理。录音带、唱片不得超过20盒(张),录像带不得超过10盒,有关部门需要时,从资料部门借用。
(四)出版单位举行出版物首发式和看样订货所需的样本,应严格控制数量。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闻出版局商财政厅(局)结合本省(区、市)实际情况制订。
四、出版单位按照新闻出版署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闻出版局规定送有关部门或领导审阅的样本;音像单位按照主管部门规定送有关部门或领导审阅的样本;
第六条 样本赠阅的审批与管理:
(一)出版单位的样本赠阅,必须指定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并由专人审批。
(二)赠阅样本时,要填写《样本领用单》(格式附后),凭单一式三联,分别由样本管理部门、成品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用于存查或报帐。
(三)样本管理部门要按月(或季)编制《样本赠阅汇总表》(格式附后),并附凭单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要认真审核,严格按本办法规定入帐。
(四)出版单位有关部门工作用的样本,应指派专人登记保管,每年清理一次,已用完的样本要如数交回样本管理部门,由样本管理部门集中折价销售或作为废品处理。
(五)出版单位之间交换样本,必须由资料管理部门统一进行,交换回的样本要交资料管理部门进行登记、管理。
第七条 样本赠阅费用列支的财务规定:
(一)出版单位在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范围内赠送及领用的样本,可按实际成本或批发折扣在样本赠阅费中列支。
(二)出版单位处理本单位有关部门工作用样本的收款,应全部交财务部门,冲减样本赠阅费支出。
(三)出版单位超出本办法第五条规定范围和数量赠送的样本,不得在样本赠阅费中列支。其中:赠送外单位或个人的样本从本单位自有资金列支;赠送本单位职工的样本必须在职工奖励基金中列支,并按规定缴纳奖金税或工资调节税。
第八条 各级财政、新闻出版、审计、税务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不按本规定执行的部门、单位、个人按照《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严肃处理。
第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和新闻出版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或补充规定,并报财政部和新闻出版署备案。
第十条 中央单位参照所在地财政厅(局)、新闻出版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新闻出版署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1992年1月1日起执行。



1992年6月10日

颁发空中交通管制员、航行调度员执照规则(暂行)

民航局


颁发空中交通管制员、航行调度员执照规则(暂行)

1986年4月14日,民航局

为了加强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员、航行调度员的技术管理,根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要求,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决定对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员、航行调度员颁发执照。
颁发空中交通管制员、航行调度员执照,应遵守本规则。
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符合本规则第二条和第五条及其附件一、附件二有关规定条件者,可由本人填写《空中交通管制员、航行调度员执照申请书》(见附件三),经地区管理局、学校执照考核部门审查考核,并填写《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员执照审查报告表》(见附件四)、《航行调度员执照审查报告表》(见附件五),向中国民用航空主管当局申请颁发执照。空中交通管制员执照分为:机场塔台管制员、进近管制员、区域管制员、进近(精密)雷达管制员、进近(监视)雷达管制员和区域(监视)雷达管制员等类别。航行调度员执照分为:航站航行调度室调度员、地区管理局航行调度室调度员和民航局总调度室航行调度员等类别。学员和见习人员不颁发执照。
二、空中交通管制员、航行调度员执照申请人,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年龄要求:空中交通管制员20周岁至55周岁;航行调度员20周岁至60周岁;
2.品德良好;
3.在国家民航当局认可的训练机构,经过本专业训练考试及格,并有一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如为停飞的民航飞行人员,应有半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
4.身体健康,口齿清楚,不得有语言缺陷、口吃和难以听懂的口音。
三、空中交通管制员、航行调度员执照,是持有人执行空中交通管制、航行调度任务的合格证书,无执照的人员不能在岗位单独工作。
四、颁发执照前,必须对申请人进行考核,考核分为理论考试和技术考核两项内容。考核工作按照民航主管当局的有关规定,由中国民用航空主管当局授权的单位和技术检查人员进行。执照申请人各科理论考试(按百分制)成绩在80分以上,技术考核(按优、良、中差)各科成绩在“良”以上,方可发给执照。
五、申请人必须经民航主管当局认可的卫生部门进行体格检查,符合民航局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标准者方可发给执照。
六、空中交通管制员、航行调度员执照取得后,有效期为四年,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十二个月内没有进行考核者,不得单独在岗位上工作),如考核不合格者,由检查员提出报告,由民航主管当局授权的地区执照考核部门批准暂停其执照。
七、执照持有人身体条件不符合规定标准时,不得执行值班任务,此时应由民航主管当局授权的卫生部门进行体格检查和治疗,如经医治仍不符合要求时,该卫生部门应向执照主管部门提出报告,视情暂停或吊销其执照。
注:1997年1月6日民航总局已对此条进行修正,修正内容如下:
第七条和附件七中的“暂停”修改为“收留”、“吊销”修改为“收回”。
八、持照空中交通管制员、航行调度员在行为上或技术上违犯航空法规者、发生事故负有直接责任者,应视情给予暂停或吊销执照之处分。暂停执照者,应经技术考核合格后,按规定程序办理恢复手续。吊销执照者,必须经过全面考核合格,按规定程序重新办理申请执照手续(见附件七)。
注:1997年1月6日民航总局已对此条进行修正,修正内容如下:
第八条修改为:“八、持照空中交通管制员、航行调度员在行为上或技术上违犯航空法规者,发生事故负有直接责任者,应视情收留或收回执照。被收留执照者,就经技术考核合格后,按规定程序办理恢复手续;被收回执照者,必须经过全面考核合格后,按规定程序办理申请执照手续(见附件七)。”
九、空中交通管制员、航行调度员执照(执照式样见附件八),只供本人使用,不得转让,并应妥善保管,防止丢失。如遗失执照,本人应声明作废,呈报补发。
十、申请办理空中交通管制员、航行调度员执照,申请人所在单位应按规定交付手续费。
本规则自公布之日施行。

附件一:取得空中交通管制员执照者应具有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
(一)专业知识:(熟悉并会熟练应用)
(1)国家规定的空中规则;
(2)国家规定的空中交通服务规则和程序;
(3)航空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程序,无线电联络术语和工作程序;
(4)导航设施的类型(包括目视、灯光、无线电、电子),工作原理及使用程序和限制;
(5)飞行原理和飞机性能;
(6)领航学:地标和无线电领航方法、航图作业、航线飞行计划拟定、高度表拨正程序;
(7)气象学:气象资料中符号、代码的含意和使用,看懂并会分析天气形势,各种天气形势,各种天气系统及天气要素对飞行的影响,气象情报提供程序;
(8)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的基本知识和使用程序。
(二)经验
(1)完成规定的训练课程,经过一年在实际工作岗位的实习,工作良好;
(2)完成实习任务,并在持有执照管制员监督下,独立进行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三个月以上而且工作良好。
(三)技能:
(1)各种领航计算;
(2)天气实况视测;
(3)无线电和电子设备的使用;
(4)目视和仪表飞行程序设计;
(5)各类航P 噻报的编发;
(6)紧急处置程序的实施;
(7)熟练进行地/地,地/空通信;
(8)能用英语就本专业范围内工作进行会话,阅读、编写电报并胜任陆空英语通话(仅限国际机场和负责国际航线指挥的各管制室的管制员);
(9)飞行四个阶段中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实施操作及各类工作程序的执行,飞行场地的布置等。
所有空中交通管制员除具备上述各点要求外,按不同岗位要求,还应分别具备下列补充内容:
机场塔台管制员
1.专业知识:
(1)所在机场的航行规则和程序;
(2)机场范围或半径50公里范围内的地形特征,明显障碍物的方位、距离、标高及扇区最低安全高度;
(3)机场范围或半径50公里范围内的各类导航设施的类别、方位、距离及呼号、频率和工作程序;
(4)本地重要天气特征及对飞行的影响,复杂天气条件下的飞行程序;
(5)与有关空中交通管制单位的协调程序和手段及操作规程;
(6)当地空中交通的特点和进、离场航线的结构特点及其飞行程序;
(7)通知各勤务保障单位进入紧急状态的程序;
(8)本场天气实况的观测、跑道能见视程的使用和风切变指挥的注意事项。
2.技能:
(1)持有进近或区域管制员执照的管制,在考取塔台管制员执照时,应在持塔台执照管制员的监督下,工作不少于一个月成绩良好,经考核合格,可授予塔台管制员执照;
(2)持照塔台管制员变更工作地点时,必须在该地持有塔台执照管制员的监督下,工作一定时间,经确认合格后,即可单独工作。
进近管制室管制员
1.专业知识:
(1)熟悉进近管制范围的管制规则及工作程序;
(2)熟悉本管制区内的地形和航线结构特点及最低飞行安全高度;
(3)熟悉本管制区及其邻近管制区的导航设备布局、型号、特性及使用程序;
(4)掌握本管制区内各机场和备降机场的使用细则;
(5)本管制区内各机场的进、离场程序和各空域的使用程序;
(6)本管制区与相邻各空中交通服务单位的协调关系、工作程序和实施手段;
(7)搜寻援救程序及设施能力;
(8)通知各有关服务部门进入紧急状态的工作程序。
2.技能:
(1)持有塔台或区域管制员执照的管制员,在考取进近管制员执照时,应在持有进近执照管制员的监督下,工作不少于三个月成绩良好,经考核合格,可授予进近管制员执照;
(2)持照进近管制员变更工作地点时,由架次多的到架次少的进近管制室时,应在该地持照进近管制员的监督下,工作一段时间,由架次少的到架次多的进近管制室工作时,在该地持照进近管制员的监督下,工作不少于三个月,经确认合格后即可单独工作。
区域管制员
1.专业知识:基本与进近管制员相同,其地理范围扩大至本区域。
2.技能:
(1)持有塔台、进近管制执照的管制员,在考取区域管制员执照时,应在持区域管制执照的管制员监督下,工作不少于三个月,经考核合格可授予区域管制员执照;

(2)持照区域管制员变更工作地点时,应在该地持照管制员监督下,工作一段时间,必要时可进行外语考核,经确认合格后即可单独工作。
雷达管制员
1.雷达管制员按工作岗位不同,分三类执照:
——进近(精密)雷达管制员;
——进近(监视)雷达管制员;
——区域(监视)雷达管制员。
2.专业知识除分别具备塔台、进近、区域管制员专业知识外,还必须熟练掌握:

(1)雷达原理、数据处理及显示的一般原理;
(2)雷达网的构成、雷达性能和使用程序,地形和重要气象因素对雷达性能的影响及特殊工作程序;
(3)提供雷达服务的程序和间隔标准;
(4)保持雷达间隔标准的方法;
(5)与雷达管制有关的飞机性能(平飞、上升、下降的限制)
(6)与相邻管制单位的雷达管制移交和非雷达管制移交的协调程序;
(7)建立雷达识别的程序;
(8)雷达监视、雷达管制程序(包括进近、复飞、进离场等)
(9)雷达管制下的地/空通信程序和指挥用语;
(10)雷达故障情况下的紧急管制程序。
3.技能和经验:
(1)在获得程序管制员执照的基础上,圆满完成批准的训练课程和雷达模拟机各管制岗位的训练,在持照管制员监督下实习半年以上并成绩良好;
(2)在完成实习的基础上,在持照管制员监督下,独立工作不少于三个月并经考核合格后即可授予雷达管制员执照;
(3)进近(精密)雷达管制员的雷达引导工作、最少要有200次以上的经验,其中最少50次是在本场雷达引导,工作良好,经考核合格后,可授予其执照;
(4)进近(监视)、区域(监视)雷达管制员,相互调换工作岗位,应在持照管制员监督下,工作不少于三个月,经考核合格可授予相应的雷达管制员执照;
(5)雷达管制员变更工作地点时,应在该地持照雷达管制员监督下,工作一段时间,经确认合格后,即可单独工作。

附件二:取得航行调度员执照者应具有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
(一)专业知识:(熟悉并会熟练应用)
(1)国家规定的有关空中规则;
(2)国家规定的空中交通服务规则和程序;
(3)航空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程序,无线电联络术语及电报拍发规程;
(4)导航设施的类型(包括目视、灯光、无线电、电子)、工作原理、作用及使用程序和限制;
(5)飞行原理和飞机性能(有关机型);
(6)领航学:地标和无线电领航的方法、航图作业、航线飞行计划拟定、高度表拨正程序;
(7)气象学:气象资料中符号、代码的含意和使用,看懂并会分析天气形势,各种气象系统及气象要素对飞行的影响,气象情报提供程序;
(8)航站或地区管理局范围内的飞行组织程序;
(9)各种飞行勤务保障单位及其职能;
(10)各种性质的飞行组织和保障工作程序;
(11)各类紧急服务程序。
(二)经验:
(1)完成规定的训练课程,经过一年在实际工作岗位的实习,成绩良好;
(2)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并在持照航行调度员监督下工作不少于三个月并成绩良好。
(三)技能:
(1)各种领航计算;
(2)天气实况观测,能看懂天气图并能进行天气形势的一般分析,择优选择航线和有利飞行高度层;
(3)无线电、电子设备的使用;
(4)各类航行电报的编发;
(5)熟练的进行地/地、地/空通信;
(6)紧急处置程序的实施;
(7)飞行四个阶段中调度员的实际工作,飞行场地的布置,机型、场地、航线的性能分析;
(8)制定飞行计划;
(9)各类保障设备的服务程序和组织程序;
(10)航图的使用,航行通告的应用;
(11)熟悉飞行组织工作,会拟定飞行和各保障部门在飞行工作中的协同方案。
所有航行调度员,除应具备上述要求外,还应根据不同岗位分别具备下列补充内容:
航站航行调度室调度员
1.专业知识:
(1)所在机场的航行规则和程序;
(2)航站范围或半径50公里内的各类通信、导航设施的类别、位置、有效距离、呼号、频率及使用程序;
(3)负责放飞的有关航线的地形、气象特点、通信、导航设施的布局、性能、工作状况;
(4)与有关空中交通服务单位的工作联系,协调程序和手段;
(5)航站范围内空中交通特点、航线结构及其飞行程序;
(6)航站范围内各勤务保障单位的联络程序,保障设施和能力;
(7)航站范围内的气象特征和危险天气的演变规律及对飞行的影响;
(8)在国际机场调度室工作者,掌握本专业英语,能受理外航的飞行申请工作并介绍航行服务程序等。
2.技能:
(1)持有地区管理局调度室航行调度员执照和民航局总调度室航行调度员执照的人员,在当地持照调度员的监督下,工作一定时间,经过考核合格可授予航站调度室航行调度员执照;
(2)持照航站航行调度员变更工作地点时,应在该地持照航行调度员的监督下,工作一定时间,经确认合格后,即可单独工作。
地区管理局航行调度室调度员
1.专业知识:
(1)熟悉本区域内各机场航行调度组织机构及工作程序;
(2)熟悉本区范围内的通信、导航设施布局、性能特点、地形地貌特征;
(3)熟悉航线结构特点,飞行流量控制程序;
(4)了解各类飞行审批程序;
(5)熟悉本管区范围内气象特征;
(6)熟悉本管区范围内各类机场的状况及对机型的适应性。
2.技能:
(1)持有航站航行调度员执照和民航局总调度室航行调度员执照的人员,在持照人员监督下,工作至少一个月,经过考核合格后,可授予地区管理局调度室航行调度员执照。
(2)持管理局调度室航行调度员执照的人员变更工作地点时,应在该地持照调度员的监督下,工作一段时间,经确认合格后即可单独工作。
民航局总调度室航行调度员
1.专业知识:
(1)熟悉全国范围内航行调度组织机构及工作程序;
(2)熟悉全国范围内的通信、导航设施布局、性能特点、地形地貌特征;
(3)熟悉航线结构特点,飞行流量控制程序;
(4)熟悉各种飞行申请审批程序;
(5)熟悉全国范围内气象特征;
(6)全国范围内各类机场的状况及对机型的适应性。
2.技能:
持有航站航行调度室调度员执照和地区管理局航行调度室调度员执照的人员,在持照人员监督下工作至少一个月并经考试合格后,可授予民航局总调度室航行调度员执照。

附件三:空中交通管制员、航行调度员执照申请书
----------------------------------------
|姓名| |出生日期|年 月 日|
|----|--------|--------|----------|
|年龄| |工作单位| |
|----|--------|--------|----------|
|性别| |参加工作|年 月 日|
| | |日 期| |
|----|--------|--------|----------|
|籍贯| |现在住址| |
|----|--------|--------|----------|
|民族| |文化程序| |
|----|------------------------------|
|工 | |
|作 | |
|简 | |
|历 | |
|----|------------------------------|
|受 | |
|过 | |
|何 | |
|种 | |
|训 | |
|练 | |
|----|------------------------------|
|申请| |
|何种| |
|执照| |
|------------------------------------|
|申请人 年 月 日 |
|------------------------------------|
|所 | |
|在 | |
|单 | |
|位 | |
|意 | |
|见 | 盖章 年 月 日|
|----|------------------------------|
|地 | |
|区 | |
|执 | |
|照 | |
|考 | |
|核 | |
|部 | |
|门 | |
|意 | |
|见 | 盖章 年 月 日|
|----|------------------------------|
|民 | |
|用 | |
|航 | |
|空 | |
|主 | |
|管 | |
|部 | |
|门 | |
|意 | |
|见 | 盖章 年 月 日|
--------------------------------------

附件四:空中交通管制员颁发执照审查报告表
------------------------------------------------
│姓名|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
|----|----|--------|----------------------|
|年龄| |工作单位| |
|----|----|--------|----------------------|
|性别| |参加工作|年 月 日 |
| | |日 期| |
|----|----|--------|----------------------|
|籍贯| |现在住址| |
|----|----|--------|----------------------|
|民族| |文化程序| |
|----|--------------------------------------|
|体 | |
|检 | |
|情 | |
|况 | 体检单位(盖章)医生 年 月 日 |
|--------------------------------------------|
|理论考试项目 |成绩|单位或检查员|
|------------------------|----|------------|
|航行规章 | | |
|------------------------|----|------------|
|所在岗位工作程序 | | |
|------------------------|----|------------|
|紧急情况下的工作程序 | | |
|------------------------|----|------------|
|通信导航设备的性能和使用| | |
|------------------------|----|------------|
|飞行原理 | | |
|------------------------|----|------------|
|飞机性能有关技术数据 | | |
|------------------------|----|------------|
|气象学 | | |
|------------------------|----|------------|
|领航学 | | |
|------------------------|----|------------|
| | | |
|------------------------|----|------------|
| | | |
|------------------------|----|------------|
│技 术 考 核 │成绩│单位或检查员│
|------------------------|----|------------|
|工作程序 | | |
|------------------------|----|------------|
|管制协调 | | |
|------------------------|----|------------|
|间隔调配或雷达引导 | | |
|------------------------|----|------------|
|特殊情况处置 | | |
|------------------------|----|------------|
|陆空通话 | | |
|--------------------------------------------|
|检 | |
|查 | |
|员 | |
|评 | |
|语 | 检查员(签字)年 月 日 |
|----|--------------------------------------|
|地评| |
|区 | |
|执 | |
|照 | |
|考 | |
|核 | |
|部 | |
|门语| 单位(盖章)年 月 日 |
|----|--------------------------------------|
|民 | |
|航 | |
|局 | |
|主 | |
|管 | |
|部 | |
|门 | |
|审 | |
|批 | 民航局主管部门(盖章)年 月 日 |
------------------------------------------------

附件五:航行调度员颁发执照审查报告表
------------------------------------------------
│姓名│ │出生日期│年 月 日 │
|----|----|--------|----------------------|
|年龄| |工作单位| |
|----|----|--------|----------------------|
|性别| |参加工作|年 月 日 |
| | |日 期| |
|----|----|--------|----------------------|
|籍贯| |现在住址| |
|----|----|--------|----------------------|
|民族| |文化程序| |
|----|--------------------------------------|
|体 | |
|检 | |
|情 | |
|况 | 体检单位(盖章)医生 年 月 日 |
|--------------------------------------------|
|理论考试项目 |成绩|单位或检查员|
|------------------------|----|------------|
|航行规章 | | |
|------------------------|----|------------|
|所在岗位的工作程序 | | |
|------------------------|----|------------|
|紧急情况下的工作程序 | | |
|------------------------|----|------------|
|通信导航设备的性能和使用| | |
|------------------------|----|------------|
|飞行的组织程序 | | |
|------------------------|----|------------|
|业务电报编发 | | |
|------------------------|----|------------|
|飞机性能及飞行计划的拟定| | |
|------------------------|----|------------|
|气象学 | | |
|------------------------|----|------------|
|领航学 | | |
|------------------------|----|------------|
|专业英语 | | |
|------------------------|----|------------|
|技术考核 |成绩|单位或检查员|
|------------------------|----|------------|
|工作程序 | | |
|------------------------|----|------------|
|与各单位的协调 | | |
|------------------------|----|------------|
|飞行的组织 | | |
|------------------------|----|------------|
|特殊情况处置 | | |
|--------------------------------------------|
|检 | |
|查 | |
|员 | |
|评 | |
|语 | 检查员(签字)年 月 日 |
|----|--------------------------------------|
|地评| |
|区 | |
|执 | |
|照 | |
|考 | |
|核 | |
|部 | |
|门语| 单位(盖章)年 月 日 |
|----|--------------------------------------|
|民 | |
|航 | |
|局 | |
|主 | |
|管 | |
|部 | |
|门 | |
|审 | |
|批 | 民航局主管部门(盖章)年 月 日 |
----------------------------------------------

附件六:空中交通管制员、航行调度员考试成绩表
------------------------------------------------------
│姓名│ │工作单位│ │
│----|--------------------------------------------│
│体 │ │
│检 │ │
│情 │ │
│况 │ 体检单位(盖章)医生(签字) 年 月 日 │
│--------------------------------------------------│
│理论考试成绩│ │
│--------------------------------------------------│
│技术考核成绩│ │
│--------------------------------------------------│
│检 │ │
│查 │ │
│员 │ │
│评 │ │
│语 │ 检查员(签字) 年 月 日 │
│----|--------------------------------------------│
│地 │ │
│区 │ │
│航 │ │
│行 │ │
│处 │ │
│科 │ │
│评 │ │
│语 │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

附件七:执照的暂停、吊销以及自然中断和注销
一、执照的暂停条件、审批和恢复程序
(一)执照持有人,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暂停其执照,暂停期最长不超过一年。

(1)执照考核部门组织的执照考核或年终例行考试不及格者;
(2)在行为上和技术上违犯航空法规,造成航行事故者;
(3)经授权的卫生部门检查,身体条件不符合规定标准,在其医治期间暂停其执照。
(二)执照的暂停程序和审批。
由持照人所在部门的检查人员或医生将检查结论签字后,并附执照本报送所属的地区执照考核部门,由该部门负责人批准暂停,并在执照本的备注页上签注。在报批过程中,执照应予暂停。
(三)暂停执照人的恢复执照审批程序。
(1)因技术考核检查不合格暂停执照人员由所在部门安排补习和岗位见习,只有在一个月后,方可申请复查考核(或利用年终考核一并进行),由地区执照考核部门安排检查,并将考核检查结果由检查人员签字报送地区执照考核部门审批;
(2)凡因身体不符合标准而暂停执照者,经治疗恢复健康达到标准时,由卫生部门将身体检查报告报送地区执照考核部门审批;
(3)凡因行为上和技术上违犯航空法规而造成航行事故暂停者,在暂停期由所在部门组织教育和技术补课,认为具备恢复条件时,应将品德鉴定和申请考核的报告报送地区执照考核部门,该部门必要时应对暂停执照者进行品德考察,再视情况决定实施技术考核,考核合格后,由检查人员签字报地区执照考核部门审批。
二、吊销执照的条件和审批程序
(一)持照人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吊销其执照
(1)连续三次考核(补考在内)不合格者;
(2)卫生部门鉴定持照人身体不能恢复至规定标准者;
(3)在行为上和技术上违犯航空法规造成飞行事故负有直接责任者。
(二)吊销执照的审批权
吊销持照人执照,由民航局执照主管部门审批。
(三)吊销执照的审批程序
地区执照考核部门将吊销执照报告及其执照本一并报送民航局执照主管部门,该部门必要时要派人实地考察被吊销者的品德和进行技术检查并填写复查报告,由民航局执照主管部门总技术负责人签批。
(四)凡被吊销执照的人员,重新申请执照,必须按照颁发执照暂行规则办理申请颁发手续。
三、自然中断、注销执照条件和恢复程序
(一)持照人经所在单位领导批准离职超过半年以上,应视为执照自然中断。所在单位检查人员应在其执照备注页上注明自然中断的原因和时间,并签名。
(二)持照人执照自然中断后,如要求恢复工作,所在单位检查人员必须对持照人进行检查考核,并签署可否恢复执照的意见,报地区执照考核部门负责人审批。如不能恢复执照,应由地区执照考核部门负责人签字,上报民航局执照主管部门审批。

(三)持照人调离航行工作岗位,改行从事其他工作或持照人超过规定年龄应注销其执照,注销后的执照可留给本人保存。

附件八:空中交通管制员执照和航行调度员执照式样
(一)空中交通管制员执照式样
1.规格:长11厘米宽8.5厘米
2.颜色:黄色
3.封面:有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用航空局和空中交通管制员执照字样
4.文字:中、英两种文字
(二)航行调度员执照式样
1.规格:长11厘米宽8.5厘米
2.颜色:浅绿色
3.封面:有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用航空局和航行调度员执照字样
4.文字:中、英两种文字

附件九:空中交通管制员、航行调度员体检标准
民航局卫生主管部门将参照国际民航公约附件—158号修正案Ⅲ号医学标准制定我国的体检标准(另发)。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