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规划(土地)局拟定的天津市外环线两侧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4 21:38:01  浏览:915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规划(土地)局拟定的天津市外环线两侧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规划(土地)局拟定的天津市外环线两侧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规划(土地)局拟定的《天津市外环线两侧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外环线两侧的规划建设管理,根据《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和有关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外环线两侧规划建设要严格按照天津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有关要求执行。自外环线道路中心线内侧283米、外侧567米以内的范围为规划建设管理重点区域(详见附图)。
第三条 沿外环线两侧符合总体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市规划局审查后,报市政府审批。任何单位不得越权审批。
第四条 外环线绿化带用地为我市城市控制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侵占。
第五条 沿外环线内侧进行建设时,50米绿化带(含不小于7米宽的规划路辅路)必须同步实施建设,并不得停放车辆。拟建的规划建筑退让绿线距离应满足有关规定,并不得随意设置与外环线相通出入口。
第六条 严格限制在外环线两侧建设花窖、暖棚、商业网点等设施,如确须建设的,必须满足上述退线要求。禁止利用现有的花窖、暖棚出租和出售,禁止填占水面的行为。以上违章现象一经发现立即拆除或恢复原貌。
第七条 禁止在外环线两侧堆放、销售建筑材料、工业或生活用煤及乱倒垃圾。
第八条 因工程建设需要在外环线两侧设置的临时施工建筑,须报请所在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市规划(土地)局备案后,方可进行建设,待工程完工后应立即拆除,不得延期使用。
第九条 严格落实外环线两侧分段管理责任制。环城四区和沿线乡(镇)负责本行政区内的监察管理工作,做到责任到人。建立健全市、区、乡(镇)三级巡查网络。每周二、四为市规划(土地)局巡查日,每周一、三、日为环城四区巡查日,沿线各乡(镇)坚持每天有人巡查。每次
巡查都要按规定做好巡查记录。环城四区每月将监察管理情况分别向市规划和土地局报告一次,市规划(土地)局每半年向市政府报告一次。
第十条 对巡查时发现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行为,坚决予以制止,责令限期改正,并及时报告上一级管理部门。对拒不执行和逾期不改正的,必须强行拆除或迁腾,并按有关规定处以罚款。
第十一条 对妨碍、阻挠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规划(土地)局负责解释并监督执行。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规划局、土地局〈关于加强外环线道路两侧建设管理的规定〉》(津政发〔1995〕17号)同时废止。
附:外环线控制范围道路断面图(略)



1999年6月22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事案件办案期限问题的补充决定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事案件办案期限问题的补充决定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



(1982年4月3日湖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湖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关于适当延长刑事案件办案期限问题的补充建议。会议认为省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刑事案件办案期限问题的决定》,是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应认真执行。但是,各地在执行中,
确有极少数刑事案件,按规定的期限延长后,仍不能办结。为此,特作如下补充决定:
一、对极少数重大、复杂的刑事案件,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刑事案件办案期限问题的决定》,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办结,需要再延长办案期限的,应从严控制;在1982年至1983年内,报经批准,可再适当延长办案期限。
二、对需要再延长办案期限的刑事案件,必须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地、市、县公安、检察机关和省公安机关办理的侦查、起诉案件,须逐级报经省人民检察院审批;地、市、县人民法院办理的一审、二审案件,须逐级报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批;省人民检察院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自办案
件,须报经省人大常委会审批。
三、对刑事案件的办案期限,各地公安、司法机关应切实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和本决定执行。省人民检察院和省高级人民法院要对各地执行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和审批延长办案期限的情况,定期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



1982年4月3日

关于下发《象棋棋手技术等级标准》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


关于下发《象棋棋手技术等级标准》的通知
体棋字(2000)0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体委(体育局、体育总局),各行业体协:
  现将《象棋棋手技术等级标准(中国象棋协会业余序列)》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本标 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颁发的《象棋棋手技术等级标准》同时废止。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
二○○○年四月二十日


附:《象棋棋手技术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
象棋棋手技术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
(中国象棋协会业余序列)

  第一条 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
  (一)棋协大师
  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各类全国性个人赛的前6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14岁以上的全国青少年个人赛的前3名,12岁组冠军。
  (二)地方棋协大师
  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性个人赛前12名,14岁以上组前8名,12岁组前3名。
  2.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前6名。
  3.计划单列市个人赛前3名。
  4.省、自治区、直辖市14岁以上青少年个人赛冠军。
  (三)棋协一级棋士
  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性个人赛前24名,14岁以上组前16名,12岁组前8名,10岁 组前3名。
  2.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前16名,14岁以上组前6名,12岁以上组冠军 。
  3.计划单列市个人赛前16名。
  4.地、市级个人赛前6名。
  5.省辖市、地区、自治州14岁以上组冠军。
  (四)棋协二级棋士
  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性个人赛前36名,14岁组前24名,12岁组前16名,10岁 组前8名。
  2.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前32名。
  3.地、市级个人赛前16名。
  4.省辖市、地区自治州14岁以上组前6名,12岁以上组冠军。
  5.县级个人赛前6名。
  6.县级少年赛14岁以上组冠军。
  7.在地区、省辖市棋协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五)棋协三级棋士
  1.地、市级个人赛前32名。
  2.地、市级青少年赛前6名。
  3.县个人赛前16名。
  (六)棋协四级棋士
  1.地、市级青少年赛前16名。
  2.县个人赛前32名。
  3.县青少年赛前6名。
  (七)棋协五级棋士
  1.地、市级青少年赛前32名。
  2.县青少年赛前16名。
  (八)棋协六级棋士
  县青少年赛前32名。
  第二条 评定技术等级称号的有关规定
  (一)本技术等级标准为中国象棋协会象棋业余棋手技术等级序列。其技术等级称号的申 请,只能依据全国各级协会举办的比赛及全国各级青少年宫系统比赛的名次。
  (二)凡达到等级标准中任一标准者,即可获得申请该项技术等级称号的资格。
  (三)棋协二级棋士以下(含二级棋士)的等级称号亦可以通过中国象棋协会授权的特级大 师鉴定而产生;棋协三级棋士以下(含三级棋士)的等级称号亦可以通过中国象棋协会授权的 国家大师鉴定而产生。
  第三条 批准权限
  (一)中国象棋协会的批准权限为棋协大师至棋协一级棋士。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批准权限为地方棋协大师至棋协四级棋士。
  (三)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协会的批准权限为地方棋协大师至棋协五级棋士。
  (四)地区、省辖市协会的批准权限为棋协一级棋士至棋协六级棋士。
  (五)区、县协会的批准权限为棋协三级棋士至棋协六级棋士。
  第四条
  (一)棋手等级证书由中国象棋协会统一印制。
  (二)象棋棋手技术等级标准的解释权属中国象棋协会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