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5 02:03:11  浏览:994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

民政部 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等


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

民发〔2011〕8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发展改革委(物价局)、财政厅(局)、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发展改革委、财务局、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

为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城乡低保)标准的制定和调整工作,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国务院令第271号,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2007〕19号,以下简称《通知》)有关规定,结合各地的实践经验和做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深刻认识规范城乡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的重要意义

低保标准是城乡低保制度的关键环节,是界定低保范围、核定低保对象、确定补助水平以及安排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各地按照《条例》和《通知》要求,在科学制定和调整低保标准方面不断探索完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全国情况看,城乡低保标准的制定和调整工作还存在一些需要规范的问题。如,一些地方缺乏必要论证和科学测算,简单参照扶贫标准或全国平均低保标准来制定和调整低保标准,难以真实反映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甚至导致保障面过宽而影响了低保对象劳动就业的积极性;还有一些地方没有及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随着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适时调整低保标准,影响了低保制度实施效果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力度。为确保城乡低保制度平稳运行,真正发挥好最后一道社会安全网的保障作用,各地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规范城乡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作为当前健全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二、准确把握城乡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和“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的总体要求,以《条例》和《通知》为根本依据,以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核心目标,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必须结合当地社会救助事业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和创新机制。要坚持科学性原则,以维持当地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消费品支出数据为基础,科学测算,充分论证;坚持合理性原则,统筹考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需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使城乡低保标准与失业保险、最低工资、扶贫开发等政策标准合理衔接;坚持动态性原则,建立和完善城乡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并随着当地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定期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坚持规范性原则,制定和调整城乡低保标准要严格遵循有关政策规定和程序规范,确保公开、公正和透明。

三、科学确定城乡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的方法

各地在制定和调整城乡低保标准时,可以采用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恩格尔系数法或消费支出比例法。

(一)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

城乡低保标准根据当地居民基本生活费用支出确定,包括必需食品消费支出和非食品类生活必需品支出两部分。用公式表示为:

城乡低保标准=必需食品消费支出+非食品类生活必需品支出

其中,必需食品消费支出通过市场调查确定当地食品必需品消费清单(即标准食物清单)、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能量摄入量(见附件1)、相应食物摄入量(见附件2)以及食物的市场价格计算得出;非食品类生活必需品支出根据调查数据确定维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物、水电、燃煤(燃气)、公共交通、日用品等消费清单测算支出数额。

为确保城乡低保标准的制定和调整符合当地实际,各地可以参考当地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等因素对测算得出的低保标准予以适当调整。

(二)恩格尔系数法。

城乡低保标准根据当地居民必需食品消费支出和上年度最低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确定。用公式表示为:

城乡低保标准=必需食品消费支出/上年度最低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

其中,必需食品消费支出的确定方法同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即通过市场调查确定当地食品必需品消费清单(即标准食物清单)、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能量摄入量(见附件1)、相应食物摄入量(见附件2)以及食物的市场价格计算得出。

为确保城乡低保标准的制定和调整符合当地实际,各地可以参考当地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等因素对测算得出的低保标准予以适当调整。

(三)消费支出比例法。

已按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或恩格尔系数法测算出城乡低保标准的地区,可将此数据与当地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进行比较,得出低保标准占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再次计算城乡低保标准时,可直接用当地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乘以此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城乡低保标准=当地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低保标准占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

四、认真做好城乡低保标准的制定和调整工作

(一)精心组织。各地要按照《条例》和《通知》规定的城乡低保标准制定权限,成立由民政、财政、发展改革(价格)、统计(调查队)等部门组成的城乡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方法、步骤和时间表。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职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城乡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

(二)科学测算。工作小组要综合使用统计数据、监测数据和调查数据,运用“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恩格尔系数法”或“消费支出比例法”,科学测算当地城乡低保标准。其中,统计数据是指当地统计部门通过调查所得,并已向社会公布的数据,主要包括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最低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等;监测数据是指价格主管部门监测的基本生活必需品消费清单所涉及的商品市场价格;调查数据是指未纳入当地统计和监测,需要工作小组通过抽样调查获得的数据。

(三)规范程序。城乡低保标准测算完成后,要由工作小组或其成员单位联合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审批。按照《条例》和《通知》规定,需要备案的,要同时报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备案。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批复,工作小组或民政部门要通过网站、报纸等媒体以适当方式,将新的城乡低保标准向社会公告,并按批复要求的时间执行。

(四)加强指导。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财政部门要发挥好指导和调控作用,注意引导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近地区逐步缩小地区间城乡低保标准差距。条件成熟的地方,也可试行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财政、发展改革(价格)、统计(调查总队)等部门,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本辖区内相对统一的区域城乡低保标准。

附件:

1.中国居民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

2.中国居民不同能量水平建议食物摄入量





民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二○一一年五月十一日





附件1:



中国居民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千卡/日)



性别

分类



轻体力活动
2400
2100

中体力活动
2700
2300

重体力活动
3200
2700


资料来源: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页。有关说明:

(1)表中所列为18-49岁成年人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

(2)综合考虑轻体力活动男、女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建议以2200千卡作为测算城乡低保标准时的参考数据。



附件2:



中国居民不同能量水平建议食物摄入量(克/日)



能量

类别
1600千卡
1800千卡
2000千卡
2200千卡
2400千卡
2600千卡
2800千卡

谷类
225
250
300
300
350
400
450

大豆类
30
30
40
40
40
50
50

蔬菜
300
300
350
400
450
500
500

水果
200
200
300
300
400
400
500

肉类
50
50
50
75
75
75
75

乳类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蛋类
25
25
25
50
50
50
50

水产品
50
50
75
75
75
100
100

烹调油
20
25
25
25
30
30
30

食盐
6
6
6
6
6
6
6


资料来源: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西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6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2005年干部培训工作要点》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2005年干部培训工作要点》的通知


教人厅〔200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战略部署,全面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活动和落实我部2005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的总体安排,切实加强教育系统管理干部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干部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现将《教育部2005年干部培训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按照要点的精神,认真做好今年的各项干部培训工作。

二○○五年三月二十八日

附件:

教育部2005年干部培训工作要点

  教育部2005年干部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工作和中心任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加强高校领导干部、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中小学校长的能力建设为重点,明确目标、统筹规划、创新方法、健全机制,扎实深入地做好2005年的全国教育干部培训工作,逐步形成与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符合干部成长规律的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干部培训新格局和新机制。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教育部2005年干部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如下:

  一、制定完成《全国教育干部培训“十一五”规划》。总结“十五”期间,特别是在中央做出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总体部署以来,教育系统干部培训工作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分析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任务,以加强能力建设为重点,安排部署并认真完成《全国教育干部培训“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为今后五年做好教育干部培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人事司)

  二、认真落实中组部干部调训计划。按照第十次全国干部教育联席会议精神,落实好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关于2005年度干部调训计划,完成我部领导干部、中央管理直属高校书记、校长、部机关和直属单位司局级领导干部参加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培训的任务。认真制定中管高校领导干部2004至2007年参加脱产政治理论培训的计划,为今后调训工作打好基础。(人事司)

  三、切实加强高校领导干部和管理骨干的培训。以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第十三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为主要内容,紧密围绕部党组中心工作,结合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的需要,拓展办班类型,与相关司局配合,组织举办针对性较强的短期专题培训班,计划举办六期“教育部直属高校专题研修班”;举办两期“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和两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常规班次;在中央党校举办六期“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举办四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训班”;举办四期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示范培训班;举办两期“新闻传播院系负责人与教学骨干‘三项学习教育’培训班”。(直属办、社政司、高教司、人事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四、认真抓好教育系统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工作。以全面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重点,举办一期教育厅厅长高级研修班、两期地市教育局长(教委主任)常规研修班和两期县教育局长常规培训班。(基础教育司、人事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五、进一步抓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加大对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支持力度。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举办示范类常规班基础上,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推出西部地区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调动各级干训机构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扩大培训的覆盖面。中小学校长的各类培训,以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将新课程改革作为中小学校长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手段和教材建设方面,努力采用如远程教育、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人事司、基础教育司,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

  六、拓展境外培训渠道。继续与国家外专局共同组织实施“高校领导干部赴海外培训项目”。组织耶鲁-中国大学领导高级研讨班。组织实施中小学校长、教育系统行政管理干部海外培训项目。积极探索大中小学领导干部境外培训系统模式的完善及方法的创新。进一步发挥国际组织对大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支持作用,继续组织实施“中国-联合国儿基会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SLT&SDP)2005年度计划,做好项目实施五年来的总结与宣传工作,提出新的五年计划,努力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直属办、人事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

  七、加强干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要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干训教师的业务培训,加大国家级干部培训中心对地方干训机构“培训者培训”的力度,着手建立开放式、高层次的干部培训师资资源信息库。加强对各干训机构的政策引导,鼓励既要安排骨干教师到高等院校、国家级干训基地进修深造,又要采取挂职锻炼、承担科研课题、交流合作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专职干训教师的水平。继续加强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按照课程设置的需要,聘请一些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行政领导或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做到干训教师的专兼结合、互为补充、资源共享。(人事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

  八、加强对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制度建设。研究制定完善教育干部培训质量跟踪、监督制度与办法,探索建立培训机构评估制度体系,加强对评估指标体系和规范简便的评估办法的研究,开展对培训机构的检查和评估,努力促进培训质量与效益的不断提高。做好即将出台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认真加强培训经费的筹措、使用、管理、统筹工作。(人事司)

  九、认真加强干部培训研究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研究会、全国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工作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发挥研究机构在“十一五”干训规划的前期调研、规划起草制定中的作用。积极推动高校管理干部培训工作研究会成立的相关工作。努力使大中小学培训工作的研究体系逐步健全完善。(人事司)

潍坊市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试行规定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政府


潍坊市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试行规定

(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八日 潍政发[1994]69号发布)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鼓励台湾同胞投资,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台湾地区登记注册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以及台湾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华侨(以下统称台湾同胞)在潍坊市投资,除按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享受相应的外商投资企业待遇外,还可享受本规定的优惠待遇。

第三条 台湾同胞可用自由兑换货币投资。台湾同胞也用机器设备、其他实物、工业产权和专有技术出资。

第四条 台湾投资企业(合资、合作、独资)的电话初装费、车辆养路费、供水、供电、供气、货物运输、工程设计、咨询服务及广告、商检医疗等收费,与当地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第五条 台湾同胞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技术开发区及经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各县市区外向型工业加工区(外商投资开发区)内投资的,适用各产业开发区的优惠政策。

第六条 台湾同胞来潍投资从事土地成片开发项目的二类企业免交三年地租,三年后地租优惠达到40%,配套费和综合开发费优惠达到60%。

第七条 台湾同胞投资的三资企业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各项收费,按潍政发(1992)193号文件规定的外商优惠标准减收20%,使地租优惠达到40%,配套费和综合开发费达到优惠达到60%。

第八条 台湾同胞独资企业可凭有关材料直接向潍坊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领取批准证书。台湾同胞投资的其他项目,总投资在500万美元以下,有关配套条件不需市协调解的,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由市经(计)委或各县市实行一次性审批,不在会签。总投资在500万美元以上的,按原程序审批办理。

第九条 应邀来潍从事经贸项目考察的台湾同胞,其市内交通费、机场接送飞机住宿费按人民币标准收费。

第十条 台湾同胞及其亲属牵线搭桥引进外资,按实际到位资金的1%发给一次性奖励(牵线人的联络费用自理)。该项奖金摊入企业成本,由牵线搭桥人与投资方签订合同,潍坊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监督执行。

第十一条 台湾同胞来潍投资,其在潍坊市的亲属可按实际到位资金的一定比例享受农转非待遇。具体标准为:实际到位资金50万美元至100万美元的,可安排两个农转非户口,超过100万美元的,可安排三个农转非户口(山东省地方城镇户口)。

第十二条 台湾同胞在潍坊投资适用同等优先,适当放宽,个案审批原则。除上述优惠外,个别项目遇到特殊情况,可另行研究解决。

第十三条 台湾同胞的资格,由潍坊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会同市台湾事务办公室认定。

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潍坊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